受苦節默想(四):避免委身與受苦

20140414_1231823_11267134事奉快樂,令人感恩;不快樂呢?是否上帝啟示我們離開?

其中一種不快樂叫意見不合,或不融洽,在我們平日的事奉裡遇見時,大家會如何處理?也有些人因為預見到這種困難,而不願意投身事奉。或者,我們欠缺了深刻的思考和認知,在聖經裡早有例子。我們一起看看費蘭度牧師(Ajith Fernando)的教導——

我們這一代堪稱阿司匹林世代(aspirin generation),我們已習慣麻木和避免痛苦。這種態度也潛移默化地影響了我們的事奉,常見的情況是,信徒不會對所屬小組太委身,不會與其他成員太親近。我們若與人保持一定距離,就能避免許多痛苦了。

其實,我們學會讓關係停留在自己可應付的程度,也是無可厚非的。我們要是太投入別人的生活,也許會被他們的問題拖垮自己。然而真正的委身是對別人付出更多,以致自己變得脆弱,容易被所服侍的人傷害。

保羅這樣描述他委身事奉所帶來的壓力:「除了這外面的事,還有為眾教會掛心的事,天天壓在我身上。有誰軟弱,我不軟弱呢?有誰跌倒,我不焦急呢?」(林後十一28- 29)保羅率直坦蕩的事奉態度令他變得脆弱,容易受到傷害。從他對哥林多信徒所說的話,我們可以感受到他的痛苦:「哥林多人哪,我們向你們,口是張開的,心是寬宏的。你們狹窄,原不在乎我們,是在乎自己的心腸狹窄。你們也要照樣用寬宏的心報答我,我這話正像對自己的孩子說的。」(林後六11-13)從他對加拉太信徒所說的話,我們也看到這種脆弱:「我小子啊,我為你們再受生產之苦,直等到基督成形在你們心裡。我巴不得現今在你們那裡,改換口氣,因我為你們心裡作難。」(加四19-20)

當許多信徒提到自己背十架時,都只會談到他們因為持守信仰原則而被逼迫、排斥和歧視等,卻不會談到自己因為委身服侍人而背十架,例如在忙碌中幫助人以致身心疲乏,或要承受被別人傷害,仍繼續去愛他們的那種痛苦。不論任何國籍與文化的信徒,都要因為委身服侍人而承受痛苦。

(以上節錄自《迎向甘苦的服侍》第128-131頁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