喧宾夺主

1434305_26258003笔者在教会圈子常见的陋习之一,正是「喧宾夺主」的怪现象。笔者于新春期间参与了某区的培灵会,邀请了某间神学院院长作讲员。培灵会,顾名思义,就是注重圣道的宣讲,来培育信徒的灵性。可惜的是,讲员尚未讲道之先,已有了约一个小时的不同节目安排。

这正是基督教聚会又长又冗的陋习,主办者常要节目多姿多采,美不胜收,结果带来的是「喧宾夺主」,次要的反使首要的失掉了原有的价值。当讲员讲完道之后,出现的情况便是与会者不等唱回应诗,便要提早离场了,因为聚会时间已接近十时正了。

另一「喧宾夺主」现象,便是收集奉献,竟有教牧呼吁信徒要用银行授权每月自动转账方式,来支持地区联合事工。笔者感到有关做法,又是「喧宾夺主」;地方堂会也不一定要求会众如此做,为何有关组织因本身财赤而作出如此要求?

每项事工有其位置,每项节目有其限制;倘若教会领袖思考事物,只以本位为首,不尝试以常识作判断,只会弄巧反拙,美事成为丑事。再以堂会或机构的晚宴为例,有些作得恰当的,使主客尽欢的,就是节目精简,让宾客有机会席上交谈,或友好们与主家拍照留念等;有些作得失当的,表演节目一大堆,宾客尚未吃完便要提早离席了。

「喧宾夺主」提醒我们无论是主办者或参与者,聚会有开始也有结束,在时限内我们在一起是「所为何事」?当我们以为把时间表塞满了项目,样样要有方为好,可能我们错失了最重要的事。研讨会或交流会,最重要的可能是台上台下互动交流的公开讨论时段;倘若主办者安排讲员过多,造成的局面就是失掉了这段宝贵的即场交流。

当教会领袖能戒除「喧宾夺主」,各人能恰如其分,各有其位置,这方为美好的配搭。笔者在堂主任训练、退修会或其它团队培训,经验过不同角色,或作主持、或主讲、或回应等,不要「喧宾夺主」,方能让主在其中彰显其荣﹗

[本文转载自「香港教会网页」,作者是胡志伟牧师,香港教会更新运动总干事。]