失了友伴,學會了珍惜

1164637_28997352過去十年,我家頻繁遷徙,加上沒有固定豐饒的收入,對兩個幼齡的孩子到底有甚麼影響?

他們的確失去了很多!

「Jessica」,這個名字是長女從五歲一直唸到十二歲的,是女兒在美國結交的第一位好朋友,是她心目中無人替代的知交。那時女兒才五歲,但她對「朋友」的要求及認知,比許多同齡的孩子來得鮮明與深刻:「我們是那種會狠狠地吵架,但吵完會更愛對方的朋友!」兩年後為了實習,我們搬家,女兒被迫告別Jessica。雖然安慰說以後互相探訪、網上聯絡,但是時移勢易,這個名字最終只成了回憶。

初到泰國,語言不通,七歲的小兒本來就不善交際,加上在學校裡遇到跟他一樣不懂人情世故的男孩們,結果就落得個被欺負、受嘲弄的角色。為了保護自己,在校園他總是獨自一人,埋首電子書。當然他也不是逆來順受之輩,久不久身上會掛點彩回家,我們就教訓、安慰加指點,期待他下回能正確處理。

旁人可能會可憐我們的孩子,我這做母親的,也要慎防掉進自憐的陷阱。孩子孤單難過的時候,就跟他們一起過,告訴他們這些都是人生必經的,教他們倚靠耶穌,跟耶穌做朋友,愛不可愛的人。語言不通,學習不像以前得心應手,就教他們忍耐,跟他們分享我們是怎麼經歷的,誇他們比父母做得好多了。

感謝神的是,兩個孩子都明白了友誼不是必然的,學會了珍惜。前兩年女兒在國內小學插班一個月,遇到了友善的老師與同學,她會主動安排回去探望他們,帶小禮物送給他們,以表謝意,還想辦法把福音帶給他們。兒子也跟香港的堂兄妹建立了深厚的友誼,每年回港都珍而重之,放學後盡快完成作業,好跟他們一起晚膳、一起玩。

在泰國三年,捱過了當啞巴的階段,女兒結交了新朋友,兒子換了一班新同學,校園生活也快樂多了。

生命本來就是一次航海之旅。天爽氣清時固然舒暢,遇到風暴也是在所難免。既然有了困難,就教孩子如何面對。他們比在溫室的孩子早點堅軔、早點成熟!

作者:
韓昱,畢業於香港中文大學中文系,中文教師。1996-2000於泰國北部鄉村宣教,與夫李偉良(《還我教會》作者)合著《在大地畫窗》,記錄宣教生活點滴,榮獲2000年基督教湯清文藝獎推薦獎。現為香港中國信徒佈道會雙職宣教士,一家四口在泰國南部宣教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