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「从来未惊过」

storm-407963_1280我「从来未惊过」这句声明普遍是用来「壮胆」之用,特别是被挑战或要显示「处变不惊」的胆识之时。但在现实中如何做到:「庄敬自强,处变不惊」?

大体上「变」可包括:预变 、渐变 、急变 、趋变、逆变、突变等。乐观的人认为变会带来商机;但悲观者则会看为负面,因为变会带来一连串恶果,包括:利益受损、自己成为受害人、产生压力等,所以「惊」是无可避免的。

但我们没有想过,「惊」可能的杀伤力比「变」本身更严重。因为「惊」的程度是与「不清楚后果」的程度成正比,而「惊」可以由「轻微」程度包括:忐忑不安、迷惘疑惑、至「严重」程度包括:感到压力、产生害怕、产生忧虑、产生恐惧等。很多人都经历过「惊」的状态所产生的现象,例如在面对观众时感到出汗、心跳加速、呼吸困难(生理);面部拉紧、四肢打震无力、出入洗手间多次(行为);与忘记台词、失声、可怕的情景不断在脑海出现(精神)等。

这些现象往往源于:潜意识浮现事情在最坏的地方发生,或产生最坏的后果,脑海中只专注担心坏的后果有可能出现(possibility),及感到自己无能力应付可能出现的情况;而没有去评估后果出现的机会(probability)。圣经记载门徒有一次见到耶稣很「惊」,因为他们看见祂在海面上走,以为是鬼怪,就喊叫起来。「因为他们都看见了祂,且甚惊慌。耶稣连忙对他们说:『你们放心,是我,不要怕。』」(马可福音六50)。

或许你会认为「惊」只是一种一刹那的负面情绪,但其实这是一种惯性地对某些事情的想法 ,亦即是说,「惊」其实是一种「习惯」,这些习惯会带来负面情绪和行动。耶稣给祂在加利利刚召唤的门徒的劝诫中,西门惊讶他一网的鱼,但耶稣对他说:「不要怕」(路加福音五10)。

这种「惊」的习惯较难改变,因为它是建基于过去的经验或创伤、又或是保守的性格,需要安全感,亦有人是抱过高的期望和过份的执著所致。当然大部份人是对自己(或别人)缺乏信心。「定惊」的良方是我们除了负上应尽的责任外,更加要对上帝的信心,如圣经的教导:「你们这小信的人哪、野地里的草、今天还在、明天就丢在炉里、神还给他这样的妆饰、何况你们呢。」(马太福音六30)。你是否有胆量说一句:「有上帝同行,我从来未惊过!」

作者:
袁海星博士曾任政府首长级公务员、奥运马术公司行政总监、管理顾问、大学讲师等;他现职香港一间联营公司总经理。工余担任专题演讲、义务培训顾问及撰写文章等。

他的作品包括:Seven Myths in Career Success、〈事业人生〉、〈生命操练〉、〈专业里程〉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