「耶和華的律法全備,能甦醒人心。」詩篇19:7上
請留意,律法能甦醒人心,因為它全備。我們在事奉的爭戰上耗盡時,走向聖經這堅固的磐石,能夠恢復精力,從神話語的穩妥中得著醫治。(P.117)
書名:《效法耶穌的服侍》
作者:費蘭度 Ajith Fernando
下載方法
實體書 | Google Play Store |
Apps Store | 安卓平台 |
其他 |
「耶和華的律法全備,能甦醒人心。」詩篇19:7上
請留意,律法能甦醒人心,因為它全備。我們在事奉的爭戰上耗盡時,走向聖經這堅固的磐石,能夠恢復精力,從神話語的穩妥中得著醫治。(P.117)
書名:《效法耶穌的服侍》
作者:費蘭度 Ajith Fernando
下載方法
實體書 | Google Play Store |
Apps Store | 安卓平台 |
其他 |
要忍耐和關心軟弱的人——即使這似乎妨礙了整個事工。要撇下軟弱的人,忘記他的需要,繼續面前的事工,似乎是更容易的事。然而基督徒不可忘記團隊中有需要的人。(P.113)
書名:《效法耶穌的服侍》
作者:費蘭度 Ajith Fernando
下載方法
實體書 | Google Play Store |
Apps Store | 安卓平台 |
其他 |
退修也可作為行動主義的一劑解藥,好使我們不是從繁忙的活動中,而是從神得著滿足。行動主義是我們事奉時所面對的重大陷阱之一,離開繁忙的行事曆能幫助我們將思想轉至屬靈的方向。(P.75)
書名:《效法耶穌的服侍》
作者:費蘭度 Ajith Fernando
下載方法
實體書 | Google Play Store |
Apps Store | 安卓平台 |
其他 |
今天的基督徒在遇上艱難時,會太快捨棄其教會、群體、小組、朋友或配偶。他們寧願分開,也不願意經歷處理問題所帶來的挫折。這種傾向使人際關係變得膚淺,以致他們勞碌的果效也十分有限。其實無論在世上任何地方,要發展有深遠果效的事奉,關鍵總是要學習付出委身的代價。(P.26)
書名:《效法耶穌的服侍》
作者:費蘭度 Ajith Fernando
下載方法
實體書 | Google Play Store |
Apps Store | 安卓平台 |
其他 |
書名:《這樣愛,原來值得!》
作者:費蘭度 Ajith Fernando
下載方法
實體書 | Google Play Store |
Apps Store | 安卓平台 |
其他 |
「基督徒人生」令我們想像的,往往是快樂,被上帝的愛充滿,這些不沒有錯。但是,欠缺了受苦去平衡,我們的人生會否變得只識喜樂,不知疾苦?基督徒的生命不單應該有苦有樂,還應建立對苦樂的正雅觀念。
受難節將到,讓我們一起閱讀費蘭度牧師(Ajith Fernando)的教導,也思考學效耶穌在地上受苦的人生——
基督教信仰有許多弔詭之處,這本書向你展示了其中之一。聖經曾應許神會看顧忠心的信徒,供應他們一切所需。耶穌說:「你們要先求他的國和他的義,這些東西〔地上所需用的﹞都要加給你們了。」(太六33)保羅說:「我的神必照他榮耀的豐富,在基督耶穌裡,使你們一切所需用的都充足。」(腓四19)大衛說:「我從前年幼,現在年老,卻未見過義人被棄,也未見過他的後裔討飯。」(詩三十七25)
然而我們知道,耶穌也說過跟隨祂的人要受苦。保羅說神會供應我們一切所需,但這些話是他在獄中所寫的。這種弔詭,可見於耶穌論到門徒受苦的三段經文。
同樣地,保羅在獄中寫信給腓立比信徒,說:「弟兄們,我願意你們知道,我所遭遇的事更是叫福音興旺」(腓一12),所以,他可以對他們說:「你們要靠主常常喜樂。我再說,你們要喜樂」(腓四4),又確認他們向神祈求後,「神所賜出人意外的平安,必在基督耶穌裡,保守你們的心懷意念。」(腓四7)在同一封書信裡,保羅說認識基督是至寶,即使失去世人視為寶貴的一切東西也沒關係:「不但如此,我也將萬事當作有損的,因我以認識我主基督耶穌為至寶。我為他已經丟棄萬事,看作糞土,為要得著基督」(腓三8)。故此,對我們來說,受苦沒有甚麼大不了。
我深信這本書有助你確立(或鞏固)一種人生觀,拒絕視苦難為重大事件。我們藉著基督與神建立愛的關係,這才是重大的事。假如受苦使我們更靠近耶穌、事奉更有果效,那麼我們就要像保羅一樣,存喜樂的心迎接苦難。
我願以保羅給其屬靈兒子提摩太的贈言,作為這本書的結語,與你互勉:「你要和我同受苦難,好像基督耶穌的精兵。」(提後二3)
(以上節錄自《迎向甘苦的服侍》第192-196頁)
面臨傷害和痛苦,應該如何面對?有些人會不斷否定,又或者用各種方法掩藏,但這些方法未必能夠支撐我們之餘,更有可能令人生刻下苦毒怨懟。這也是基督徒對於苦痛的誤解,其實我們可以放開懷抱,接受上帝醫治,這正是費蘭度牧師(Ajith Fernando)的教導——
要在痛苦中經歷喜樂必須具備的第二個元素是信心,這是不可或缺的(有別於第一個元素「哀嘆」)。在我們耳熟能詳,談到喜樂與痛苦的一段經文中,雅各說:「我的弟兄們,你們落在百般試煉中,都要以為大喜樂,因為知道你們的信心經過試驗,就生忍耐。」(雅一2-3)我們要將所有試煉「以為」(和合本)、「看為」(聖經新譯本)喜樂,因為相信試煉於我們有益,我們就能以喜樂的心去回應。
有時,要人相信神會叫他們得益處,他們需先經歷神醫治的恩膏,因為過去所受的傷害讓他們產生了負面的人生觀。我發現,當一些人放開懷抱接受這種醫治,饒恕了傷害過他們的人,並接受神甚至會用他們所受的傷害,來讓他們得益處的這個真理時,他們就得了釋放。另一些人則拒絕放下命途多桀的思維,當遇上任何痛苦經歷,就以負面態度應對,結果滿肚子是苦澀與憤怒。他們將這處境視為另一次的不幸,而不是讓自己獲益的機會。
神要讓我們得益處,當我們經歷過、驗證了這聖經真理,信念往往會更加堅定。經過多次這樣的驗證,我們就學會順從聖經對我們的痛苦經歷的教導,也確認神甚至會用這些痛苦經歷來賜福給我們。我們學會相信聖經對信徒受苦的教導。保羅說:「我們曉得萬事都互相效力,叫愛神的人得益處,就是按他旨意被召的人。」(羅八28)
要在人生的黑暗時期,提醒自己那更深層的真理以堅固我們的信心,其中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讀經。大衛說:「我若不是喜愛你的律法,早就在苦難中滅絕了!」(詩一一九92)
(以上節錄自《迎向甘苦的服侍》第47-52頁)
有些初期教會的教父故意苦待己身,這不是聖經所要求的;相反,現代基督徒追求「喜樂」和安舒,並且認定是神同在的標記。或者,我們更應該思考「苦」與「樂」如何在生命中平衡,聖經對兩者的看法又是如何。費蘭度牧師(Ajith Fernando)也提出相關的教導——
你一直讀此書,或會以為我在鼓吹病態式的受苦慾。初期教會的一些教父會這樣做,但這種態度絕不符合聖經。我聽過有人說全職事奉者,是無須像「世俗」工作者一樣受薪的,因為事奉包含受苦,他們參與事奉就是決定接受,其中包括承受這種痛苦。然而聖經清楚指出,全職事奉者必須獲得足夠薪酬,讓他們能專心事奉,不因經濟負擔受到攔阻(林前九3-14;提前五17)。
我們並非追求苦難,事實上,若發生不公平的事,我們或需對抗,尤其是當有人違反重要原則時。保羅在腓立比被捉拿及公開被打,但羅馬公民不應受到這種對待。所以當那些官員釋放他時,他沒有就此離開,而是對這違法的對待提出抗議(徒十六37),此舉令一眾官員大為吃驚。他需要這樣做,以保護其他信徒。事實上,使徒行傳大部分內容都有護教意味,要捍衛基督教信仰的合法性。
我們並非追求苦難,但當苦難來臨時,我們知道神會使用它,將它轉化為我們的祝福。英文字blessing(祝福)源自於英文古字bledsian,後者與blood(血)字相關,那是來自犧牲的血。祝福是來自犧牲,因此信徒為持守原則而受苦,會視之為榮幸。
保羅說:「因為你們蒙恩,不但得以順服基督,並要為他受苦。」(腓一29)蒙恩(granted)的希臘文charizomai,意思是「慷慨施予」。萊特富特(J. B. Lightfoot)解釋這節經文時說:「神賜給你莫大的福分去為基督受苦,這是祂喜悅你的最佳明證。」
(以上節錄自《迎向甘苦的服侍》第59-61頁)
其中一種不快樂叫意見不合,或不融洽,在我們平日的事奉裡遇見時,大家會如何處理?也有些人因為預見到這種困難,而不願意投身事奉。或者,我們欠缺了深刻的思考和認知,在聖經裡早有例子。我們一起看看費蘭度牧師(Ajith Fernando)的教導——
我們這一代堪稱阿司匹林世代(aspirin generation),我們已習慣麻木和避免痛苦。這種態度也潛移默化地影響了我們的事奉,常見的情況是,信徒不會對所屬小組太委身,不會與其他成員太親近。我們若與人保持一定距離,就能避免許多痛苦了。
其實,我們學會讓關係停留在自己可應付的程度,也是無可厚非的。我們要是太投入別人的生活,也許會被他們的問題拖垮自己。然而真正的委身是對別人付出更多,以致自己變得脆弱,容易被所服侍的人傷害。
保羅這樣描述他委身事奉所帶來的壓力:「除了這外面的事,還有為眾教會掛心的事,天天壓在我身上。有誰軟弱,我不軟弱呢?有誰跌倒,我不焦急呢?」(林後十一28- 29)保羅率直坦蕩的事奉態度令他變得脆弱,容易受到傷害。從他對哥林多信徒所說的話,我們可以感受到他的痛苦:「哥林多人哪,我們向你們,口是張開的,心是寬宏的。你們狹窄,原不在乎我們,是在乎自己的心腸狹窄。你們也要照樣用寬宏的心報答我,我這話正像對自己的孩子說的。」(林後六11-13)從他對加拉太信徒所說的話,我們也看到這種脆弱:「我小子啊,我為你們再受生產之苦,直等到基督成形在你們心裡。我巴不得現今在你們那裡,改換口氣,因我為你們心裡作難。」(加四19-20)
當許多信徒提到自己背十架時,都只會談到他們因為持守信仰原則而被逼迫、排斥和歧視等,卻不會談到自己因為委身服侍人而背十架,例如在忙碌中幫助人以致身心疲乏,或要承受被別人傷害,仍繼續去愛他們的那種痛苦。不論任何國籍與文化的信徒,都要因為委身服侍人而承受痛苦。
(以上節錄自《迎向甘苦的服侍》第128-131頁)
生活上,我們或者承受很多困難和痛苦,如果這些血汗帶來光榮和尊重,或者較容易讓人接受。如果是換來眾人的不明白、誹謗,甚至羞辱呢?有誰還甘心樂意繼續付出,任羞辱加在身上?
耶穌正演繹了這個故事,他為救贖使命而受苦,卻嘗到羞辱。今天在我們生活之中,有否因為受辱而惱怒,甚至放下使命?蘭度牧師(Ajith Fernando)帶領我們如此思索——
基督徒最難承受的苦難之一,是要忍受羞辱。我現時靈修正在讀約伯記。當讀到約伯四位朋友的說話時,我嘗試代入約伯的處境,我發現約伯所受的羞辱,實在讓人難以忍受!我們受苦時,若有人明白我們的犧牲、欣賞我們的付出,這犧牲會稍為容易承受。但別人若認為我們受苦是因為愚蠢,或因犯錯而自招懲罰(我們卻不認為是自己做錯),這犧牲就更難以承受了。
希伯來書十三章12至13節說,耶穌是我們受辱時當效法的榜樣:「所以,耶穌要用自己的血叫百姓成聖,也就在城門外受苦。這樣,我們也當出到營外,就了他去,忍受他所受的凌辱。」我們永遠不要忘記,就如基督藉著羞辱的死亡為我們成就救恩,服侍主的人同樣要面對羞辱。
保羅說:「我們這至暫至輕的苦楚,要為我們成就極重無比、永遠的榮耀。」(林後四17)事實上,他在哥林多後書列出的許多受苦經歷,包括這段經文所列出的(8至16節),都顯示他受了很大的苦楚。然而,相對於那預留給我們的榮耀,即使這很大的苦楚也只能被形容為「至暫至輕的苦楚」。
思想將來得享的榮耀,能在兩方面幫助我們。第一,我們沒理由為那些惡人的成功感到苦澀;第二,我們被驅動要付上事奉的代價。我們若不教導信徒認識天堂、地獄與審判,那麼,假如只有少數信徒願意付上事奉的代價,就不足為奇了。如有金錢和妥善的計劃,我們可以有大型的建設,卻無法建立一支願意事奉神、付代價去收割永恆莊稼的軍隊。
(以上節錄自《迎向甘苦的服侍》第85-88頁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