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ag Archives: 費蘭度

好書分享 – 《這樣愛,原來值得!》

作為跟隨基督的人,我們必須拒絕試探,不能只顧念自己在公開場合的形象和行為,卻在內在生命上作出妥協。假如我們必須犧牲地位名聲、晉升機會、屬世的重要性或是發揮恩賜的機會,那麼我們就快樂地作出犧牲吧﹗(P.39)


書名:《這樣愛,原來值得!》
作者:費蘭度 Ajith Fernando

下載方法

實體書 Google Play Store
Apps Store 安卓平台
其他

 

好書分享 – 《效法耶穌的服侍》

「耶和華的律法全備,能甦醒人心。」詩篇19:7上

請留意,律法能甦醒人心,因為它全備。我們在事奉的爭戰上耗盡時,走向聖經這堅固的磐石,能夠恢復精力,從神話語的穩妥中得著醫治。(P.117)


書名:《效法耶穌的服侍》
作者:費蘭度 Ajith Fernando

下載方法

實體書 Google Play Store
Apps Store 安卓平台
其他

 

好書分享 – 《效法耶穌的服侍》

要忍耐和關心軟弱的人——即使這似乎妨礙了整個事工。要撇下軟弱的人,忘記他的需要,繼續面前的事工,似乎是更容易的事。然而基督徒不可忘記團隊中有需要的人。(P.113)


書名:《效法耶穌的服侍》
作者:費蘭度 Ajith Fernando

下載方法

實體書 Google Play Store
Apps Store 安卓平台
其他

 

好書分享 – 《效法耶穌的服侍》

退修也可作為行動主義的一劑解藥,好使我們不是從繁忙的活動中,而是從神得著滿足。行動主義是我們事奉時所面對的重大陷阱之一,離開繁忙的行事曆能幫助我們將思想轉至屬靈的方向。(P.75)


書名:《效法耶穌的服侍》
作者:費蘭度 Ajith Fernando

 

下載方法

實體書 Google Play Store
Apps Store 安卓平台
其他

好書分享 – 《效法耶穌的服侍》

今天的基督徒在遇上艱難時,會太快捨棄其教會、群體、小組、朋友或配偶。他們寧願分開,也不願意經歷處理問題所帶來的挫折。這種傾向使人際關係變得膚淺,以致他們勞碌的果效也十分有限。其實無論在世上任何地方,要發展有深遠果效的事奉,關鍵總是要學習付出委身的代價。(P.26)


書名:《效法耶穌的服侍》
作者:費蘭度 Ajith Fernando

下載方法

實體書 Google Play Store
Apps Store 安卓平台
其他

 

《這樣愛,原來值得!》

書名:《這樣愛,原來值得!》
作者:費蘭度 Ajith Fernando

下載方法

實體書 Google Play Store
Apps Store 安卓平台
其他
此書展示費蘭度(Ajith Fernando)對哥林多前書十三章的精湛演繹與應用,是一部發人深省的作品。
「永存不息的有三樣,就是信心、盼望和愛,而其中最大的是愛。」(新普及譯本,林前十三13)
耶穌在世時也許沒有佳形美容,離世時甚至枯槁如秋葉,卻以此生展現一份徹底、完備的愛。這份愛召喚我們跟隨祂的腳蹤行。
在世人面前,基督徒的愛以一種獨特的方式,見證耶穌基督那救贖的福音是何等的美。

 

《迎向甘苦的服侍》

C070168 迎向甘苦的服侍書名:迎向甘苦的服侍
作者:費蘭度 Ajith Fernando

下載方法

實體書 Google Play Store
Apps Store 安卓平台
Kindle 其他

弔詭的基督徒人生,是苦中有甘。此書有助人從聖經角度認識苦難,做個快樂和順服的信徒。信徒並非追求受苦,但是當苦難臨到,我們能以信心的眼睛來看待它,認為這是於我們有益的。假如受苦能使我們更靠近基督,也有助教會成長,那麼我們就該像保羅一樣,存喜樂的心迎向苦難,學做教會的僕人。

本書以30篇 聖經默想文章的形式來闡述有關內容,可以作為一個月的靈修導讀本。

費蘭度博士(Ajith Fernando)自1976年起,擔任斯里蘭卡青年歸主協會(Youth for Christ)全國總監達35年,如今轉任教導總監,專向同工及義工施教、輔導,並作生命師傅。費博士和太太妮倫(Nelun)積極參與教會牧養事工,主要服侍城市的貧窮人士。 他有著作15本,已譯成20種語文。

延伸閱讀
《效法耶穌的服侍》

受苦節默想(七):弔詭的基督徒人生

OLYMPUS DIGITAL CAMERA「基督徒人生」令我們想像的,往往是快樂,被上帝的愛充滿,這些不沒有錯。但是,欠缺了受苦去平衡,我們的人生會否變得只識喜樂,不知疾苦?基督徒的生命不單應該有苦有樂,還應建立對苦樂的正雅觀念。

受難節將到,讓我們一起閱讀費蘭度牧師(Ajith Fernando)的教導,也思考學效耶穌在地上受苦的人生——

基督教信仰有許多弔詭之處,這本書向你展示了其中之一。聖經曾應許神會看顧忠心的信徒,供應他們一切所需。耶穌說:「你們要先求他的國和他的義,這些東西〔地上所需用的﹞都要加給你們了。」(太六33)保羅說:「我的神必照他榮耀的豐富,在基督耶穌裡,使你們一切所需用的都充足。」(腓四19)大衛說:「我從前年幼,現在年老,卻未見過義人被棄,也未見過他的後裔討飯。」(詩三十七25)

然而我們知道,耶穌也說過跟隨祂的人要受苦。保羅說神會供應我們一切所需,但這些話是他在獄中所寫的。這種弔詭,可見於耶穌論到門徒受苦的三段經文。

同樣地,保羅在獄中寫信給腓立比信徒,說:「弟兄們,我願意你們知道,我所遭遇的事更是叫福音興旺」(腓一12),所以,他可以對他們說:「你們要靠主常常喜樂。我再說,你們要喜樂」(腓四4),又確認他們向神祈求後,「神所賜出人意外的平安,必在基督耶穌裡,保守你們的心懷意念。」(腓四7)在同一封書信裡,保羅說認識基督是至寶,即使失去世人視為寶貴的一切東西也沒關係:「不但如此,我也將萬事當作有損的,因我以認識我主基督耶穌為至寶。我為他已經丟棄萬事,看作糞土,為要得著基督」(腓三8)。故此,對我們來說,受苦沒有甚麼大不了。

我深信這本書有助你確立(或鞏固)一種人生觀,拒絕視苦難為重大事件。我們藉著基督與神建立愛的關係,這才是重大的事。假如受苦使我們更靠近耶穌、事奉更有果效,那麼我們就要像保羅一樣,存喜樂的心迎接苦難。

我願以保羅給其屬靈兒子提摩太的贈言,作為這本書的結語,與你互勉:「你要和我同受苦難,好像基督耶穌的精兵。」(提後二3)

(以上節錄自《迎向甘苦的服侍》第192-196頁)

受苦節默想(六):信心與忍耐

20140416_1441581_24454507面臨傷害和痛苦,應該如何面對?有些人會不斷否定,又或者用各種方法掩藏,但這些方法未必能夠支撐我們之餘,更有可能令人生刻下苦毒怨懟。這也是基督徒對於苦痛的誤解,其實我們可以放開懷抱,接受上帝醫治,這正是費蘭度牧師(Ajith Fernando)的教導——

要在痛苦中經歷喜樂必須具備的第二個元素是信心,這是不可或缺的(有別於第一個元素「哀嘆」)。在我們耳熟能詳,談到喜樂與痛苦的一段經文中,雅各說:「我的弟兄們,你們落在百般試煉中,都要以為大喜樂,因為知道你們的信心經過試驗,就生忍耐。」(雅一2-3)我們要將所有試煉「以為」(和合本)、「看為」(聖經新譯本)喜樂,因為相信試煉於我們有益,我們就能以喜樂的心去回應。

有時,要人相信神會叫他們得益處,他們需先經歷神醫治的恩膏,因為過去所受的傷害讓他們產生了負面的人生觀。我發現,當一些人放開懷抱接受這種醫治,饒恕了傷害過他們的人,並接受神甚至會用他們所受的傷害,來讓他們得益處的這個真理時,他們就得了釋放。另一些人則拒絕放下命途多桀的思維,當遇上任何痛苦經歷,就以負面態度應對,結果滿肚子是苦澀與憤怒。他們將這處境視為另一次的不幸,而不是讓自己獲益的機會。

神要讓我們得益處,當我們經歷過、驗證了這聖經真理,信念往往會更加堅定。經過多次這樣的驗證,我們就學會順從聖經對我們的痛苦經歷的教導,也確認神甚至會用這些痛苦經歷來賜福給我們。我們學會相信聖經對信徒受苦的教導。保羅說:「我們曉得萬事都互相效力,叫愛神的人得益處,就是按他旨意被召的人。」(羅八28)

要在人生的黑暗時期,提醒自己那更深層的真理以堅固我們的信心,其中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讀經。大衛說:「我若不是喜愛你的律法,早就在苦難中滅絕了!」(詩一一九92)

(以上節錄自《迎向甘苦的服侍》第47-52頁)

受苦節默想(五):並非不怕受苦

20140415_1438608_49832779有些初期教會的教父故意苦待己身,這不是聖經所要求的;相反,現代基督徒追求「喜樂」和安舒,並且認定是神同在的標記。或者,我們更應該思考「苦」與「樂」如何在生命中平衡,聖經對兩者的看法又是如何。費蘭度牧師(Ajith Fernando)也提出相關的教導——

你一直讀此書,或會以為我在鼓吹病態式的受苦慾。初期教會的一些教父會這樣做,但這種態度絕不符合聖經。我聽過有人說全職事奉者,是無須像「世俗」工作者一樣受薪的,因為事奉包含受苦,他們參與事奉就是決定接受,其中包括承受這種痛苦。然而聖經清楚指出,全職事奉者必須獲得足夠薪酬,讓他們能專心事奉,不因經濟負擔受到攔阻(林前九3-14;提前五17)。

我們並非追求苦難,事實上,若發生不公平的事,我們或需對抗,尤其是當有人違反重要原則時。保羅在腓立比被捉拿及公開被打,但羅馬公民不應受到這種對待。所以當那些官員釋放他時,他沒有就此離開,而是對這違法的對待提出抗議(徒十六37),此舉令一眾官員大為吃驚。他需要這樣做,以保護其他信徒。事實上,使徒行傳大部分內容都有護教意味,要捍衛基督教信仰的合法性。

我們並非追求苦難,但當苦難來臨時,我們知道神會使用它,將它轉化為我們的祝福。英文字blessing(祝福)源自於英文古字bledsian,後者與blood(血)字相關,那是來自犧牲的血。祝福是來自犧牲,因此信徒為持守原則而受苦,會視之為榮幸。

保羅說:「因為你們蒙恩,不但得以順服基督,並要為他受苦。」(腓一29)蒙恩(granted)的希臘文charizomai,意思是「慷慨施予」。萊特富特(J. B. Lightfoot)解釋這節經文時說:「神賜給你莫大的福分去為基督受苦,這是祂喜悅你的最佳明證。」

(以上節錄自《迎向甘苦的服侍》第59-61頁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