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ag Archives: 福音證主協會

拥抱自己(四):没女有价

20140821_1446185_93639042晚上,墙上指针显示十时半。

爸爸说:「《没女大翻身》又做喇㖞!」

女儿回应:「爸爸,咩野叫做『没女』?同学系班上成日讲,但我都唔明。」

妈妈从厨房走出来,说:「有咩好睇,个节目真系教坏人?衣家人人都罢睇,老公,快啲转台!。」

女儿不肯罢休:「妈咪,我想睇下咩嚟。」

妈妈皱下眉头,回答:「阿女,荼毒你架,乖啦,系时间训觉。听日仲要番学。」

女儿不情愿地步入房间,妈妈跟在女儿后面,关掉房灯。爸爸也关掉电视。全家人去休息了。

继《剩女》、《求爱大作战》,近期《没女大翻身》也成为了城中话题之一,人们热烈讨论。节目中把女性定型、扭曲,甚至丑化……奇怪的是,人们会批评节目荼毒人,矮化女性,但节目本身又因社会风气而生。节目全部腰斩,能够减少人们茶余饭后讨论,但傲慢的目光仍然指向一班被定型的女性──没身材、没自信、没学识……她们微驼的背,蹒跚走在街上,眼睛害怕与途人有太多直接交流,害怕与一些锐利眼神触碰,让她们内心产生颤抖。

我们需要检视的不只是电视节目,而是文化本身。我们对《没女大翻身》节目嗤之以鼻,有些甚至在家庭避谈这话题,或许我们不曾留意,平日生活,对一些看为不出众的人(有时是男性)予以一个冷眼,已经表示我们心里滋生了讨厌;又或者,对样貌好的人产生较大的好感,因而大发热心地帮助,其实已经把人定型,甚至「定价」。

人们渴求眼目的享受——眼睛是用来欣赏美丽的——因为有些人能力、外表较人稍逊,我们会认为他们的「可观性」低,不值得我们去爱和尊重。而节目声称这是记录女性重建自信的过程,但这只意味参加者改变自己,迎合大众对美、价值扭曲的要求。

因此,值得省察我们平日的小作为,是否与我们心思意念相称:发掘每人的特质,加以欣赏和爱护;发自内心的,温柔、忍耐、有礼、和善、慷慨等等好性情,才是最吸引人和持久的。

拥抱自己(三):假如我是一个无名氏——

20140820_1260787_20061053最近,友人都在网上「搜寻」自己,在网络搜寻器上输入自己的姓名,结果有趣得很。我十分好奇,也把自己的名字输入到搜寻。

结果,果然是意料之外。

她生在台湾,是一名台中南投县人。
职业是台湾艺术市集协会活动推广大使,
曾获最佳员工奖,
兴趣是绘画、园艺、陶瓷、茶道和乒乓球,
现年三十岁,育有两名儿子。

心里不禁为到「最佳员工奖」而洋洋得意,又为到生活在台湾而感到羡慕「自己」,似乎她拥有一个快乐、健康的家庭和人生。

真想不到在网络搜寻自己的名字,会是乐趣无穷!而一个名字竟会让人产生莫名的心理反应。但令人着迷的,大概并不是名字本身,而是那个跟你同名同姓的人的经历和作为,让你想像无限。我们不都会想:我是一个怎样的人?但一个人的名字或是名衔能否决定一个人的身份和价值?一个富翁不比一个默默耕耘的长者义工值得称赞;一个中学老师不一定是万世师表,懂得因材施教。因此,惟有行为与个人名字或名衔相称,才使人赞同。即使是无名小卒,一个慷慨、爱心的行为也值得嘉许。名字或名衔,不是评价一个人绝对准则,而是我们的行为、谈吐举止。

圣经里面出现许多个没有名字,但值得被记念的人,例如为耶稣浇香膏的女人、被耶稣叫到站在门徒中间的小孩子……这些人本身没有披戴亮丽的名字或名声,却能让耶稣喜悦,值得被人记念。

假如我是一个无名氏,就不用再为名字背后的东西忧心,少了一份负担,我们就能够活出真正的自己。是的,不论是来自别人或自己的期望,惟有好行为与爱心、真诚相称,我们才是真正和独特的自己。

拥抱自己(二):由《存在》说起

20140819_1422457_78382031走到城市的心脏地带中环,站在置地广场对面的巴士站候车。

候车之际,插著耳筒,打开手机音乐播放器,点选了最近内地爆红歌曲《存在》。听汪峰唱《存在》,似是在听他的生命故事。他唱着的是尽是矛盾但又写实:唱得力竭声嘶,似是对the dying city的拷问,是质疑,又是控诉:

「荣耀却感觉屈辱;狂喜却倍受痛楚;幸福却心如刀绞;灿烂却失魂落魄 ⋯⋯谁明白生命己变为何物;我该如何存在……」

「Our city is dying」,这句话听来好可笑,有点讽刺,但它把我们的城市和生活形容得很贴切,写实得一点都不过份。最可怕的不是城市面貌逝去不返,而是人活着心却是死去。

想到有次生病,踏上地铁车厢,坐满了人,只好倚著扶手。车厢侷促,每次呼吸猛抽一口气才能舒缓气道不适,身体疲惫得像是被压下去,十分难受。目光朝向窗外,突然有人拍拍我肩膀,一位好心女士见我半身蜷缩著,便指示让座给我。最初,我感到颚然,觉得事情很不寻常,但瞬间却是有一股暖流漫过心房,让我惊喜又感动。事后,我在取笑自己:让座只是一个举手之劳,恻隐之心人皆有之,对有需要的人伸手帮助,岂会是不寻常?是周围的人冷漠,还是我们心变得麻木;是周围的人变得势利,还是我们对人的关系失去信心?

人们每天劳碌,辛劳地学习和上班。赚钱是为了付首期,带来更好的生活条件,但当想享受生活时,却换来疲惫不堪的身驱。有时,我们劳力所得能满足肉体的需要,房屋,美食,娱乐,衣服……但忽略了心灵需要,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关怀。

少不更事的我感恩没有太多个人不愉快的经历,但生活在社会周遭的人日渐冷漠、指摘、虚伪、失魂落魄、愤怒、背叛……我感受到生活咄咄逼人。但我们应保持对生活和生命的儆醒,以致我们不顺从肉体,而着重内心感受,让每一天都变得是精彩。

拥抱自己(一):活着为要敬拜?

OLYMPUS DIGITAL CAMERA敬拜,相信基督徒十分熟悉,而不少教会弟兄姐妹教都大发热心,积极参与不同的音乐敬拜事工。教会聚会经常都会唱一首诗歌,叫作《活着为要敬拜袮》,但我们能准确把敬拜聚焦在神?

一个来自台湾的音乐敬拜团进行世界巡回的音乐会,上星期一连四天逗留在香港。上周末,我便与一班教会弟兄姐妹参加这个音乐敬拜会。过程中,弟兄姐妹都很投入,场内充满著欢喜和快乐。

音乐会完结,人们相继离场。刚刚在台上领唱的敬拜员在观众席绕过,突然有三位十分年轻的女士,应该是观众,快步在我们前面走过,急步朝敬拜员走。我细心观察,她们上前与敬拜员寒喧几句,似是自我介绍一番,感谢刚才悉心带领,让她们能投入敬拜。最后她们要求拍照,果然在道别后迅速把合照上传到Facebook,与人分享她们的喜悦。看毕,心里有点疑惑。

身旁友人自顾自的聊天,似乎只是我一个人静静观察这不到十五分钟的场景。他们话音刚落,突然又有一友人说道:「我很喜欢刚才的敬拜,假如在教会、团契平日的祟拜,唱得真是沉闷,一定不及今天有mood。」 心里又多了一份疑惑和不解。

《活着为要敬拜袮》歌曲名字的重点在于「为要」,显示了一个相当重要的因果关系:活着,就是因为要敬拜我们的主耶稣,唯一的上帝。

再留心一点,「为要」这个因果关系,其实包含着我们生命的目的、被造的价值,是指向了耶稣。我们唱诗,不论是赞美、歌颂、传福音……不同类型的诗歌,指向的对象只有一个,而敬拜意味着再一次把自己顺服在神面前,而这全然是建立在神的爱上。

然而,回想刚刚的场面,又记起姐妹几句说话,心里不禁回想当强劲和澎湃音乐停止后,那一刻我是在敬拜,还只是音乐起动而带来刹那激动,火热的心像缺乏燃料似的逐渐降温,熄灭了。

也许,敬拜重点不是歌词、不是音乐、不是带敬拜者(Worship Leaders),而是我们的对象。我们在敬拜或会激动起来,但撼动内心的不是一个调子和强劲节拍,或口中重复、唱个不停的歌词,而是明白敬拜的对象是甚么,让敬拜聚焦在赞美、歌颂、顺服神。

 

入宝山,多取一点

1437392_87832145「买书容易,读书难。」相信是很多朋友逛书展、逛书店后的实况,家中的书虽然不至堆积如山,但书的最后一页呢,可能到下年书展仍难见天日。你也会被这种情况弄得气馁吗?不要紧,以下有几个小秘诀,看能否助你一臂。

看得少,读得深
现代人事事要「多、快、好」,这是读书阶段的余毒,逼得人人不愿再看书。其实毕业之后,阅读大可成为一种消遣,随便读读。古人说:「好读书,不求甚解」,就是指不必过份追究,量方面亦同理。宁可好好读一句话,深入心扉;笔者曾经因为小说的卷首第一句太震撼,马上掩卷,细细品味。那之后整个故事呢?又不是赶报告、交作业,慢慢再看好了,一刹感动是无价。

挑战一下
不少读者也有坐过山车的经验,那阵刺激快感令人开怀。读书也可以有此痛快,而且往往更持久。阅读时,大家不妨给自一点挑战,简单的例如:连续看五分钟,读五页;进阶的话也有:直至看到与心灵共鸣的语句便停下来品味。有意在深度和长度(即阅读文学巨著)挑战的读者,便请先确认自己的能力——新手挑战波士,太快阵亡也是拿不到宝物的——读一本轻松作品好了。

记录心得
「心得」一词,乍看吓人,其实解作「心中所得」便平易近人得多。我们看书,有时会像上面所说,碰到某些与自己产生共鸣的内容。无论那份「心中所得」是欢笑、哀愁或兴奋,都值得在书页空白处记下,即使随便几个字,日后翻看可以重温感动,而且作为挑战的里程碑,也让人充满成功感。

开心SHARE
常言道:阅读是孤单的事,但只要有谁愿意分享,它很容易就成为建立关系的材料。还记得上面提及,发现有共鸣的语句时便稍停下来吗?这时除了自己玩味,或记录下来,也可以在Facebook、Twitter分享,有兴致的话,更可以配上图片。要试试吗?朋友一下子就聚过来囉!

过去大家都在阅读,但不一定懂得个中乐趣,只是一味为拼考试、赶功课而读。如果真正希望体验「悦读」,便要记住停止和与人分尝,这样才会有加倍的优闲趣味。怎么样,准备好进入宝山,多取几件宝贝了吗?

入宝山,取一点

557329_83782814香港书展将近,一年一度的盛事,想必有很多人入场参观。但是,书籍太多,有时难以下手选择,有时想试试阅读又怕读不懂,最终只能随意走走,空手而回。

入宝山又怎能空手回?笔者在这里建议几个选择书本的小贴士,和读者一起试试开始愉快阅读。

一、轻松为先
想开始阅读,首要还是找到合心意的书籍,但有时我们的阅读偏向以功能为主。如果要在阅读上找到乐趣,还是得放下功能导向的想法,挑选有兴趣的话题来阅读。

二、要字大
有时打开书本,如果里面的字密密麻麻,实在容易令人却步,即使买了回家也不会经常有兴趣看。因此,如果选书时能够留意字的大小,不要让自己怀有太大心理压力,也较容易开始品尝内容。

三、书与手掌
阅读很多时受外在环境影响,书籍的大小、厚度亦是值得考虑的因素。如果面积太大和不便携带的书籍,可能大大减少拿起书来翻看的意欲;若是拿在手上有舒适感觉,相信是较有利阅读的条件。

四、不必多
身在书海中,每本书也在花枝招展,很容易便会买得多了。笔者曾听说有人一口气买下数本,但到书展再临时,连一本也未完成。其实,书不必多买,反正不是街市买菜;目标定在「轻轻松松读一本」就好了。

五、价格即决心
有些人会害怕未能完成书本而不买,但是付出一点金钱确实有鼓励作用。因此笔者建议,入场人士最好心里设一个小数额(例如:$100内),买一本书开始阅读。说到底,千里之行,始于足下嘛﹗

几个小贴士,希望能够成为大家进入宝山的踏脚石,也帮助大家拿一点宝石、珍珠回家,更重要是能够赏玩,体验乐趣。

更多与「证主」相关的书展资讯,可以在这里看到

齐来爱家

1433244_68843842大大小小的家庭惨剧,几乎每日都在新闻报导,或者在我们身边上演,有时反观自己家里的状况也感到无力。但是,家里确实也有不少欢乐时光,任谁也希望捉紧,你会吗?

其实归根究柢,可能是家里各人的关系未如理想,以致出现各种误会和构怨,如何面对,再次共建和乐家庭呢?

下周一(16/6)刚好是父亲节翌日,ereading.org准备了一乎列「齐来爱家」文章,让大家一起学习如何更爱家人,如果你也有这个目标,就千万不要错过了﹗

ps.提提大家,如果不想错失任何一篇文章,可以到ereading.org,右方位置按下「Follow」哦﹗

受苦节默想(七):吊诡的基督徒人生

OLYMPUS DIGITAL CAMERA「基督徒人生」令我们想像的,往往是快乐,被上帝的爱充满,这些不没有错。但是,欠缺了受苦去平衡,我们的人生会否变得只识喜乐,不知疾苦?基督徒的生命不单应该有苦有乐,还应建立对苦乐的正雅观念。

受难节将到,让我们一起阅读费兰度牧师(Ajith Fernando)的教导,也思考学效耶稣在地上受苦的人生——

基督教信仰有许多吊诡之处,这本书向你展示了其中之一。圣经曾应许神会看顾忠心的信徒,供应他们一切所需。耶稣说:「你们要先求他的国和他的义,这些东西〔地上所需用的﹞都要加给你们了。」(太六33)保罗说:「我的神必照他荣耀的丰富,在基督耶稣里,使你们一切所需用的都充足。」(腓四19)大卫说:「我从前年幼,现在年老,却未见过义人被弃,也未见过他的后裔讨饭。」(诗三十七25)

然而我们知道,耶稣也说过跟随祂的人要受苦。保罗说神会供应我们一切所需,但这些话是他在狱中所写的。这种吊诡,可见于耶稣论到门徒受苦的三段经文。

同样地,保罗在狱中写信给腓立比信徒,说:「弟兄们,我愿意你们知道,我所遭遇的事更是叫福音兴旺」(腓一12),所以,他可以对他们说:「你们要靠主常常喜乐。我再说,你们要喜乐」(腓四4),又确认他们向神祈求后,「神所赐出人意外的平安,必在基督耶稣里,保守你们的心怀意念。」(腓四7)在同一封书信里,保罗说认识基督是至宝,即使失去世人视为宝贵的一切东西也没关系:「不但如此,我也将万事当作有损的,因我以认识我主基督耶稣为至宝。我为他已经丢弃万事,看作粪土,为要得着基督」(腓三8)。故此,对我们来说,受苦没有甚么大不了。

我深信这本书有助你确立(或巩固)一种人生观,拒绝视苦难为重大事件。我们借着基督与神建立爱的关系,这才是重大的事。假如受苦使我们更靠近耶稣、事奉更有果效,那么我们就要像保罗一样,存喜乐的心迎接苦难。

我愿以保罗给其属灵儿子提摩太的赠言,作为这本书的结语,与你互勉:「你要和我同受苦难,好像基督耶稣的精兵。」(提后二3)

(以上节录自《迎向甘苦的服侍》第192-196页)

受苦节默想(六):信心与忍耐

20140416_1441581_24454507面临伤害和痛苦,应该如何面对?有些人会不断否定,又或者用各种方法掩藏,但这些方法未必能够支撑我们之余,更有可能令人生刻下苦毒怨怼。这也是基督徒对于苦痛的误解,其实我们可以放开怀抱,接受上帝医治,这正是费兰度牧师(Ajith Fernando)的教导——

要在痛苦中经历喜乐必须具备的第二个元素是信心,这是不可或缺的(有别于第一个元素「哀叹」)。在我们耳熟能详,谈到喜乐与痛苦的一段经文中,雅各说:「我的弟兄们,你们落在百般试炼中,都要以为大喜乐,因为知道你们的信心经过试验,就生忍耐。」(雅一2-3)我们要将所有试炼「以为」(和合本)、「看为」(圣经新译本)喜乐,因为相信试炼于我们有益,我们就能以喜乐的心去回应。

有时,要人相信神会叫他们得益处,他们需先经历神医治的恩膏,因为过去所受的伤害让他们产生了负面的人生观。我发现,当一些人放开怀抱接受这种医治,饶恕了伤害过他们的人,并接受神甚至会用他们所受的伤害,来让他们得益处的这个真理时,他们就得了释放。另一些人则拒绝放下命途多桀的思维,当遇上任何痛苦经历,就以负面态度应对,结果满肚子是苦涩与愤怒。他们将这处境视为另一次的不幸,而不是让自己获益的机会。

神要让我们得益处,当我们经历过、验证了这圣经真理,信念往往会更加坚定。经过多次这样的验证,我们就学会顺从圣经对我们的痛苦经历的教导,也确认神甚至会用这些痛苦经历来赐福给我们。我们学会相信圣经对信徒受苦的教导。保罗说:「我们晓得万事都互相效力,叫爱神的人得益处,就是按他旨意被召的人。」(罗八28)

要在人生的黑暗时期,提醒自己那更深层的真理以坚固我们的信心,其中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读经。大卫说:「我若不是喜爱你的律法,早就在苦难中灭绝了!」(诗一一九92)

(以上节录自《迎向甘苦的服侍》第47-52页)

受苦节默想(五):并非不怕受苦

20140415_1438608_49832779有些初期教会的教父故意苦待己身,这不是圣经所要求的;相反,现代基督徒追求「喜乐」和安舒,并且认定是神同在的标记。或者,我们更应该思考「苦」与「乐」如何在生命中平衡,圣经对两者的看法又是如何。费兰度牧师(Ajith Fernando)也提出相关的教导——

你一直读此书,或会以为我在鼓吹病态式的受苦欲。初期教会的一些教父会这样做,但这种态度绝不符合圣经。我听过有人说全职事奉者,是无须像「世俗」工作者一样受薪的,因为事奉包含受苦,他们参与事奉就是决定接受,其中包括承受这种痛苦。然而圣经清楚指出,全职事奉者必须获得足够薪酬,让他们能专心事奉,不因经济负担受到拦阻(林前九3-14;提前五17)。

我们并非追求苦难,事实上,若发生不公平的事,我们或需对抗,尤其是当有人违反重要原则时。保罗在腓立比被捉拿及公开被打,但罗马公民不应受到这种对待。所以当那些官员释放他时,他没有就此离开,而是对这违法的对待提出抗议(徒十六37),此举令一众官员大为吃惊。他需要这样做,以保护其他信徒。事实上,使徒行传大部分内容都有护教意味,要捍卫基督教信仰的合法性。

我们并非追求苦难,但当苦难来临时,我们知道神会使用它,将它转化为我们的祝福。英文字blessing(祝福)源自于英文古字bledsian,后者与blood(血)字相关,那是来自牺牲的血。祝福是来自牺牲,因此信徒为持守原则而受苦,会视之为荣幸。

保罗说:「因为你们蒙恩,不但得以顺服基督,并要为他受苦。」(腓一29)蒙恩(granted)的希腊文charizomai,意思是「慷慨施予」。莱特富特(J. B. Lightfoot)解释这节经文时说:「神赐给你莫大的福分去为基督受苦,这是祂喜悦你的最佳明证。」

(以上节录自《迎向甘苦的服侍》第59-61页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