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ag Archives: 哥林多前書

一个「不用讲道理」的家?

1436721_54808258甚么是道理?「道理」就是事物的规律。事情或论点的根据和理由。「道理」亦可以是处事的原因及方法等。词语出自《文子‧自然》:「无权不可为之势,而不循道理之数,虽神圣人不能以成功。」

我认识一家人,两个孩子已长大,刚出社会做事,这两位受过高等教育的「80后」子女凡事都有他们的主见,但偏偏他们的父亲却是爱子女心切,心态仍当他们小孩子般看管,凡事都指指点点,大事如交友择业,小事如选择外出晚饭等、都要加点建议。这些过程少不免引致不必要的争拗,使双方都感到很无奈,甚至很多时候各执一词,有道理变了无道理,往往使好事无端闹僵了。

一个简单的四人家庭可以将「道理」变得如此复杂,难怪香港社会近年来被抗争、批判、暴力行为等的意识形态沦陷了整个社会。现今社会的所谓「道理」包含着广范的演译,例如:「公开、公论」的道理、争取「民主人权」的道理、「民调结果」的道理、争取「言论自由」、行使「个人自由」的道理、专业人仕的道理等。总之「公说公理、婆说婆理」。究竟社会那一把声音才是社会的道理?这是今天社会的一大困扰。

或许我们不想触及政治议题,所以还是返回为这家庭寻找答案吧!诚然、父母管教孩子是天经地义的事,当孩童年幼时不加以管教,到他们成长时便会太迟和效果太弱了。圣经「箴言」里的教训是「教养孩童,使他走当行的道,就是到老他也不偏离。」(箴言二十二6)。家庭里要讲道理,尤其是分别是非黑白与对错,犯错要承认及改过等。圣经也有另一处说:「你用杖打他,就可以救他的性命免下阴间。」(箴言二十三14)。

但是,当孩子长大成人时,双方建基于不同观点、辨别「对与错」便不容易了,尤其是在各执一辞的局面或受情绪影响之际,这时双方便要作出心态的调较,以爱包容,等候对方回转。爱的力量,有时比说道理力量更澎拜。说穿了,就是两代之间只需为对方留一点空间,问题便会迎刃而解。不过这又谈何容易,倘若双方不愿放下心中的坚持和自己的「面子」,恐怕事态仍不会改善。

不如双方同意接受一个协议:就是在家中「不用讲道理」,只要凡事尊重对方,接纳对方意见便算了。只要为父母的「多一点信任,少一点行使父母权威」;为子女的「多一点谅解,少一点对父母的抗衡」便可以了。相信这是真正表现爱的最高境界,因为「爱是凡事包容;凡事相信;凡事盼望;凡事忍耐。」(哥林多前书十三7)。所以一个「不用讲道理」的家才是一个和睦和谐的家,大家认为可以一试吗?

作者:
袁海星博士曾任政府首长级公务员、奥运马术公司行政总监、管理顾问、大学讲师等;他现职香港一间联营公司总经理。工余担任专题演讲、义务培训顾问及撰写文章等。

他的作品包括:Seven Myths in Career Success、〈事业人生〉、〈生命操练〉、〈专业里程〉等。

「四诊」亲子关系

1064479_68697022经常听到朋友诉说处理亲子关系未如理想,但这又不是甚么病态,因此未必需要看医生。西方医学是以科技仪器探索生命奥秘,两千年来中医却用感觉器官解读身体语言。中医诊断过程中,有众所周知的「四诊」,就是「望、闻、问、切」。让我们也透过感觉器官及心怀解读孩子的需要而多了解「亲子关系」。过程和结果未必有中医师的临床果效,借用一下这四个名称也许会给予我们新的反思和提醒。

中医的「望」是观察五官气色、体态、尤其是脸部和舌部状态。亲子关系中的「望」可视为自己如何「看自己」和「看孩子」,须知道孩子都有不同的性格与兴趣,父母可以帮助塑造孩子的品格和价值观,但不能将自己的要求硬性地放诸孩子身上;更不要将孩子的成就作为对自己的「奢望」。理想的亲子关系是多存「盼望」,因为「凡事盼望」是一种爱的表达(哥林多前书十三7)。

中医的「闻」是透过听觉和嗅觉,收集与疾病相关资讯。亲子关系中的「闻」可算为对孩子的「近距离接触」去关心孩子。在这过程中,要敏锐地「闻到」孩子的需要,好让自己能鼓励孩子懂得如何解难。听到「可怒」的讯息时,父母要多体谅和接纳,避免生气,正如圣经所教:「但你们各人要快快的听、慢慢的说、慢慢的动怒」(雅各书一19)。

「问」是一般中医的详细部份,包括得病的来龙去脉、饮食、大小便、睡眠、是否口干等情况,藉以了解病情虚实转变。亲子关系中的「问」可包括常自问自己是否做得足够,又或许是否有时做得太过份。如果只懂「问」孩子而缺乏关心,这不过是做「秀」,日子久了,孩子只会给你敷衍的答案。耶稣的一句「你要痊愈吗?」(约翰福音五1-9)背后就表达了祂给予求医病人无限的关心和希望。

中医的「切」脉是检验人体脉象而反映疾病的内在变化;也用来综合研判是否正确。亲子中的「切」包括各种相关的「破坏」行为所产生的负面变化。首先,不可存有「清旧账」的目的与孩子相处。也不可存有非理性的固执而令自己失控,例如:抱怨,侮辱,咒诅,甚致毒骂,…… 等行为,这种破坏是不容易弥补的!所以保罗提醒我们:「一切苦毒、恼恨、忿怒、嚷闹、毁谤、并一切的恶毒、都当从你们中间除掉」(以弗所书四31)。

所以让我们学习透过「望、闻、问、切」帮助我们建立理想的亲子关系。

作者:
袁海星博士曾任政府首长级公务员、奥运马术公司行政总监、管理顾问、大学讲师等;他现职香港一间联营公司总经理。工余担任专题演讲、义务培训顾问及撰写文章等。

他的作品包括:Seven Myths in Career Success、〈事业人生〉、〈生命操练〉、〈专业里程〉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