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没有「自我价值」?

flotsam-273640_1280普遍来说,「价值观」是一个人对价值的选择累积而形成的「取向」,也是透过「潜移默化」过程形成的个人的性格或品格。这种取向可能是「有意识」、「非意识」、或「潜意识」的。那么、从个人的角度来看,「价值观」最少应包括三方面:(一)「外面」人看「自己」的价值〔外放价值〕,(二)「自己」看「外面」的价值〔价值取向〕,与及(三)「自己」看「自己」的价值〔自我价值〕。

让我们从列王纪下五章1至14节分享一下「自我价值」的实质。经文中描述三个置身逆境的人物,他们有着不同的身份和背景。亚兰王的元帅乃缦、在他主人面前为尊为大、又是大能的勇士、只是长了大痲疯、传染性的阴影使他的前景堪虞。但因得亚兰王的力撑,所以仍然焰气十足,「于是乃缦带银子十他连得、金子六千舍客勒、衣裳十套、就去了.且带信给以色列王、信上说、我打发臣仆乃缦去见你、你接到这信、就要治好他的大痲疯。」(列王纪下五5-6)

另一个人物就是以色列王贵为一国之君,奈何身处列强之中,且为亚兰王之手下败将,仿如惊弓之鸟;「以色列王看了信、就撕裂衣服、说、我岂是上帝、能使人死、使人活呢。这人竟打发人来、叫我治好他的大痲疯。你们看一看、这人何以寻隙攻击我呢。」。」(列王纪下五7)

但有一小女子,无名无姓,被掳为奴隶服侍主母(乃缦的妻),苦无归家之期。但她并不妄自诽薄,反而乐于助人(就算是掳她成为奴隶的人)。「他对主母说、巴不得我主人去见撒玛利亚的先知.必能治好他的大痲疯。」(列王纪下五3)

所谓「自我价值」就是自己活在世上是有独特的价值、这价值是不会因环境、逼迫、金钱、引诱而使之失去或改变。很明显、亚兰王的元帅乃缦和以色列王的表现都并未能符合这要求。另一个「自我价值」的特质是:不论自己的身份或工作低微、身体软弱、能力逊于别人,但每个人的存活是对社会有价值的。《论语》说「仁者不忧,智者不惑,勇者不惧」。经文中的以色列女子便是好的实例,你有没有想过你是否拥有崇高的自我价值的实质呢?

作者:
袁海星博士曾任政府首长级公务员、奥运马术公司行政总监、管理顾问、大学讲师等;他现职香港一间联营公司总经理。工余担任专题演讲、义务培训顾问及撰写文章等。

他的作品包括:Seven Myths in Career Success、〈事业人生〉、〈生命操练〉、〈专业里程〉等。

人际关系中的「毒素」

heart-431155_1280「人际关系」是指一种非因利害、从属、血缘等任何因素,在人与人之间所建立起的关系。人际关系定义是互相认知、合作或竞争、领导或服从等关系。某一时段与某人经常保持的社会接触;互相交往思想、感情、行为表现,而产生的互动关系。更广义的人际关系包含文化制度模式与过程方面的社会关系。

首先,破坏人际关系的一种普遍「毒素」是太在乎别人看法。试想:一个人被朋友出卖后更被人把事情扭曲散播,抹黑。面对这种情况时,当事人便会觉得自己每天都像被无数眼睛窥视,别人交头接耳都仿佛在谈论他的是非似的。这种心理上的威胁,可令人精神崩溃。听说、城中某名人曾说过:「太在乎别人看法只有两种结果,一个是自己很累,另一个就是被别人『玩死』,因为人家知道怎么玩弄你。」

让我们揭开这种「毒素」的真面貌,原来人类天生一种负面情绪,就是「苦涩」,当自己受到无辜欺负、损失、或受屈之时,心理上便产生一种不甘心的基本情绪(primary emotion),其中一种结果便是心中的「苦涩」了。圣经中「浪子的比喩」很生动地描绘了大儿子的「苦涩」(路加福音十五11-24)。

「苦涩」的基本情绪如果不正视处理,便产生「进级情绪」(secondary emotion),包括怨恨,愤怒,甚致暴力(包括言语上)。圣经里「浪子的比喩」中的大儿子便是落在这「怨恨」的状态中(路加福音十五29-30)。其实、被人怨恨仇视,自己一定不好过;但同样,怨恨别人,自己更不会好过。况且结怨不解便形成「积怨」,到时「寃寃相报、何时了」!这种心态仿佛是将武侠小说中提到的彼此追杀搬到廿一世纪的时代。

「解怨」的良方是饶恕,圣经说:「主啊,我弟兄得罪我,我当饶恕他几次呢?到七次可以吗?耶稣说:「我对你说,不是到七次,乃是到七十个七次。」(马太福音十八21-35)。当耶稣被出卖时,他说:「父啊,赦免他们!因为他们所做的他们不晓得。」(路加福音二十三34),意思是该饶恕这些无知甚或被人利用的人。让我们追求清心(马太福音五8),忘记在背后说三道四的行为,也饶恕对我们存恶意的。更不容许「苦涩」停留在心里,彻底清除这种人际关系中的「毒素」。

作者:
袁海星博士曾任政府首长级公务员、奥运马术公司行政总监、管理顾问、大学讲师等;他现职香港一间联营公司总经理。工余担任专题演讲、义务培训顾问及撰写文章等。

他的作品包括:Seven Myths in Career Success、〈事业人生〉、〈生命操练〉、〈专业里程〉等。

《还我教会》

cover_output书名:还我教会
作者:李伟良

下载方法

实体书 Google Play Store
App Store 安卓平台
其他

作者奉献一生归主所用,却仍是平信徒一个;曾带领建立近千人教会,又亲访港、中、美、泰各著名教会,如今却跑到泰南宣教,从零做起;当宣教士,却不领薪;曾为教育官,与校长、科主任指点江山,目前却只当兼职教练,与小孩在绿茵场上奔跑;曾赴美修读宣教学,以GPA「4」分毕业,却没有一个传道人学位;中大中文系毕业,与妻子合著的宣教小品《在大地画窗》曾跻身基督教汤清文艺奖花榜,今番却写下这部有效治疗失眠的枕头「巨」著。

还我教会──重寻信徒建立教会基石》点出教会必须还给所有信徒,让每一个信徒参与建立教会;而今日教会的地基,仅是传统的根基,必须寻回新约教会的基石,重新安置。阿基米德说:「给我一个支点,我能撬动地球。」当教会正确的基石安置好,就像聪明人把房子盖在活的磐石上,不单根基稳固,且能撬动世界。

书分三部,第一部综览全球教会增长的原因,第二部深究初期教会成功的秘诀,第三部应用,并述笔者教会从十人到千人的历程。

《回归--圣言之导引》

A call to Follow the Way_0829书名:《回归--圣言之导引》
作者:杨锡锵

下载方法

实体书 Google Play Store
App Store 安卓平台
其他

简介:
上帝呼召我们归回、塑造我们生命,中间的过程必须有圣经的导引──圣言不断地提醒、校正和勉励──为我们提供对神、对己、对人和对事的正确观点与心态,以及行事为人背后应有的原则、动机和动力。这就是神要向人显示的旨意,也是这本书的目的。

作者其他著作:
《回归——圣言之召唤》
《回归——圣言之陶造》

《职场繁星》

ShineForJesus_output书名:职场繁星
作者:李适清

下载方法

实体书 Google Play Store
App Store 安卓平台
其他

内容简介:
工作对你有甚么意义吗?职场里的黑暗、扭曲的人性和价值观,是否让你感到无奈、乏力、苦无出路?职场里的你跟教会里的你,是面貌一致还是迥然相异?基督徒真的可能在职场活出信仰吗?

此书要为你解开谜团,并邀请你进入一个属灵之旅,让你发现原是那位陈设漫天星宿的上帝,把每位信徒安放在不同的职场岗位,为要把我们连结一起,照耀职场。

中国神学研究院李适清博士,在此书结合其职场神学课程的教学体验及作义务传道的经验,向你传递这职场异象和使命。此书并收录了十五位职场课程同学的见证,让你亲眼目睹一群职场繁星如何为主发光!

作者相关网志:http://starryworkplace.wordpress.com

《像样的教会管理》

书名:像样的教会管理:教牧信徒合作无间之道
(Church Management Make Sence :A Partnership of Pastors and Lay Leaders)
作者:刘忠明、卢龙光

下载方法

实体书 Google Play Store
App Store 安卓平台
Kindle 其他

一个有系统、有策略的管理思维不单止用在商营机构中,对于教会内的运作亦很重要。刘忠明博士是管理学知名学者,也是信徒领袖,常在国际著名的学报上发表研究成果。卢龙光牧师在教会及神学院的贡献卓越,众教会一致称许。

本书由刘博士及卢牧师两位倾力撰写,分成5个篇要、14章课题,配合14篇牧者对话,旨在以管理学精髓融会于教会管理的实战经验中。

本书获六十多位教会领袖推荐,能刺激教会领导的新思维,使教牧、长执共同为教会做出像样的管理!

延伸阅读
相关报导:
「像样的教会管理」研讨会——刘忠明:教会有制度.执行待改善
教会管理有「计」倾——刘忠明︰教会管理的四大元素

健康教会系列:
为何教会不像样
教会变得更像样
相爱又相争

 

《为何教会不像样》

书名:为何教会不像样:论「教会观贫乏症」的成因与解
(Healthy Good Is the Church?)
作者:陈喜谦

下载方法

实体书 Google Play Store
App Store 安卓平台
Kindle 其他

「教会患上『教会观贫乏症』,真是危险。小仆数十年来,涉足普世华人教会,作广泛的观察,加上多方多次具相当深度的介入,很无奈地,得出一个结论:华人教会确是患了此症,而且情况严重,令我忧心不已。(本书页35)

「不少委身建立教会的人,欠缺一个合乎经训、简单、具体可行又可被测试的健康教会观。因此,他们事奉时就失去了主动、焦点和准绳,容易受到各种潮流或轰动的『成功个案』所冲击,最终弄得疲累、灰心。」(本书页45-46)

延伸阅读
像样的教会管理
教会变得更像样
相爱又相争

 

《敬拜是一生追逐》

C071074 敬拜是一生追逐书名:敬拜是一生追逐
作者:巴迪‧欧文司

下载方法

实体书 Google Play Store
App Store 安卓平台
Kindle 其他

内容介绍
你一生在追逐甚么?有甚么是值得你穷一生去追逐的呢?

人生路上实在有不少值得追逐的事物,样样都五花十色,叫人眼花膫乱,花上不少时间、精神、心思……你有否想过,惟有当我们回归自然的怀抱,单单与造物主接通,这个追逐就不再一样……祂要你愈来愈丰盛!

追寻上帝是一场一生的追逐──其实打从你出生那天起,这场追逐已经展开!

「放弃」是一种生命智慧!

sunset-139257_1280「永不放弃」是近年来鼓励年青一辈努力向上,对应该做的事要坚持,这是发挥正面情绪的重要价值观。所以叫人放弃仿佛就是大逆不道的理念。有一位心理学家正教授减压之道,他举起手持着半杯水说:「假如我叫请你把它拿在手中半小时,开始的时候并不觉得怎样,但时间久了,渐渐会变成负担;再久一点,手指会变得麻目,甚至给身体会带来创伤。其实这是个显浅不过的道理,这跟压力一样,假如我们不懂将重担放下,慢慢地便会被这些压力压到透不过气来。」

世事既然变幻莫测,我们又怎能一成不变呢?有人认为,人生的「投资」就是要学会「放弃」你拥有的东西去换取对你来说更多或更丰盛的东西。正如主耶稣说:「你们要给人,就必有给你们的,并且用十足的升斗,连摇带按,上尖下流地倒在你们怀里。」(路加福音六38)。圣经也很强调将财富与人分享:「当将你的粮食撒在水面,因为日久必能得着。你要分给七人,或分给八人,因为你不知道将来有甚么灾祸临到地上。」(传道书十一1-2) 。

无论是职涯规划或是面对人生,过程是充满变数和「事与愿违」的结果。为甚么呢?因为在成功路上,我们往往是面对以下四种迷思(Myths)。(一)当我们以为已清楚知道决定性答案之时,其结果就是要在「两难之间」(Dilemma)作决定;例如:自认勤奋向学,但文凭试不合格,要面对就业或转读较低学术院校;(二)当我们以为已可预见结果,但原来是个「拼图游戏」(Puzzle),要等最后一块出现;例如:已讨论好策略,也安排了融资,但政府总是不批核;(三)当我们以为已可寻求最佳利益(Optimum benefits),但最终要接受「利益妥协」(Trade-off),这种情况在合资经营或政治舞台上随时遇上;(四)当我们以为结果明显可见,但原来是个「似是而非」(Fallacy)的现象;在金融的衍生工具的投资便随时面对这情况。

在以上四种情况下,倘若我们只懂向单一目标进发,而不考虑环境变数而「放弃」一些固执,你或许会终于成功,但可能走了很多路,或者是背着成功的方向而愈走愈远。亦有人认为这便是人生第二曲线的意思(雅各书一2-4)。圣经中充满了人生第二曲线的人物,从旧约中我们可以数迦勒专一跟从神的心志(约书亚记十四6-15);摩西生命的更新;以斯帖从沉默的女孩成为以色列人的救星(以斯帖记四14)。新约中可数保罗从扫罗蜕变为保罗(加拉太书一11-24);又或是巴拿巴从敢死敢爱的青年工作者成为安慰鼓励人的巴拿巴(使徒行传十一19-30)。

所以说,「放弃」是一种生命智慧,做人最大的成功在于通过奋斗而获得我们想要的东西,但透过「放弃」我们便可以更容易获得我们想要的东西。

作者:
袁海星博士曾任政府首长级公务员、奥运马术公司行政总监、管理顾问、大学讲师等;他现职香港一间联营公司总经理。工余担任专题演讲、义务培训顾问及撰写文章等。

他的作品包括:Seven Myths in Career Success、〈事业人生〉、〈生命操练〉、〈专业里程〉等。

《多一双筷子》

OneMorePairOfChopsticks-Apple书名:多一双筷子——改变孤儿的一生
作者:陈振威

下载方法

实体书 Google Play Store
App Store 安卓平台
其他

这是一本记载『孤儿之父』──微劳士牧师的真实故事。

微牧师在1913年生于英国伯明翰,在加拿大长大,十八歳时放弃加拿大舒适的生活,只身来华,在广东清远及附近乡镇传道,建立了九间教会,并设立圣经学院训练当地教友成为牧师、传道人和圣经老师。直到1990年退休这五十年间,他坚持「多一碗水,多一双筷」的信念,收留超过过万的孤儿。

因着信,他毅然离乡别井,只身来华。因着爱,他冒生命危险,照顾战乱中被遗忘的孤儿。

延伸阅读:
从孤儿到医生——活出拣选.走过弯路

基督教数码出版平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