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ategory Archives: 个人

《静,打碎内心的》

静,打碎内心的书名:静,打碎内心的
作者:吴李金丽

价钱:港币105
「得力阅读」惠优:港币68

实体书订购
阅读电子书(iPad/ mini iPad)
阅读电子书(iPhone/Android)

内容介绍
灵修,是否已变成你的例行公事呢?

基督徒的灵修方式,总离不开诗歌、读经和默想;有时我们已经把它看成时间表里的一项工作,欠缺与生活、心灵和情绪结连。再如何灵修,内心也像牢牢顽石。

吴李金丽女士从事基督教教育超过25年,还是心理辅导员、灵命雕塑师。书中收录了她一次静修之旅,经历四个阶段旅程,刻骨铭心的震动,同时经历上主的疼爱。字里行间在在分享她透过等候、整理情绪和想像归向上主,打碎阻隔触碰内心的岩石,对自己认识更真更深。

每篇文章之后更加设有「静静走向」,帮助读者不单阅读,还可以亲身展开个人灵修旅程;盼望这将成为你与上主间的阶梯,立于顶,连于天。

作者简介
吴李金丽女士从事基督教教育超过25年,是个资深的家庭工作者、作家、讲师、心理辅导员、灵命雕塑师。擅长婚姻及家庭治疗、亲子关系建立、情绪管理、小组辅导及儿童游戏治疗等。是一位热诚的讲师,经常应邀到世界各地、教会、神学院、学校、社团主讲不同类型聚会及训练,广受欢迎。曾任福音证主协会家庭事工副总监(Christian Communications Limited, Assistant Director of Family Ministry)及《天伦乐》基督教家庭杂志主编超过20年。近年专注追求生命操练,在日常生活中体验上帝,撰写灵修文学,并发表于应用程式及其他网上媒体。

失了友伴,学会了珍惜

1164637_28997352过去十年,我家频繁迁徙,加上没有固定丰饶的收入,对两个幼龄的孩子到底有甚么影响?

他们的确失去了很多!

「Jessica」,这个名字是长女从五岁一直唸到十二岁的,是女儿在美国结交的第一位好朋友,是她心目中无人替代的知交。那时女儿才五岁,但她对「朋友」的要求及认知,比许多同龄的孩子来得鲜明与深刻:「我们是那种会狠狠地吵架,但吵完会更爱对方的朋友!」两年后为了实习,我们搬家,女儿被迫告别Jessica。虽然安慰说以后互相探访、网上联络,但是时移势易,这个名字最终只成了回忆。

初到泰国,语言不通,七岁的小儿本来就不善交际,加上在学校里遇到跟他一样不懂人情世故的男孩们,结果就落得个被欺负、受嘲弄的角色。为了保护自己,在校园他总是独自一人,埋首电子书。当然他也不是逆来顺受之辈,久不久身上会挂点彩回家,我们就教训、安慰加指点,期待他下回能正确处理。

旁人可能会可怜我们的孩子,我这做母亲的,也要慎防掉进自怜的陷阱。孩子孤单难过的时候,就跟他们一起过,告诉他们这些都是人生必经的,教他们倚靠耶稣,跟耶稣做朋友,爱不可爱的人。语言不通,学习不像以前得心应手,就教他们忍耐,跟他们分享我们是怎么经历的,夸他们比父母做得好多了。

感谢神的是,两个孩子都明白了友谊不是必然的,学会了珍惜。前两年女儿在国内小学插班一个月,遇到了友善的老师与同学,她会主动安排回去探望他们,带小礼物送给他们,以表谢意,还想办法把福音带给他们。儿子也跟香港的堂兄妹建立了深厚的友谊,每年回港都珍而重之,放学后尽快完成作业,好跟他们一起晚膳、一起玩。

在泰国三年,挨过了当哑巴的阶段,女儿结交了新朋友,儿子换了一班新同学,校园生活也快乐多了。

生命本来就是一次航海之旅。天爽气清时固然舒畅,遇到风暴也是在所难免。既然有了困难,就教孩子如何面对。他们比在温室的孩子早点坚轫、早点成熟!

作者:
韩昱,毕业于香港中文大学中文系,中文教师。1996-2000于泰国北部乡村宣教,与夫李伟良(《还我教会》作者)合著《在大地画窗》,记录宣教生活点滴,荣获2000年基督教汤清文艺奖推荐奖。现为香港中国信徒布道会双职宣教士,一家四口在泰国南部宣教。

入宝山,取一点

557329_83782814香港书展将近,一年一度的盛事,想必有很多人入场参观。但是,书籍太多,有时难以下手选择,有时想试试阅读又怕读不懂,最终只能随意走走,空手而回。

入宝山又怎能空手回?笔者在这里建议几个选择书本的小贴士,和读者一起试试开始愉快阅读。

一、轻松为先
想开始阅读,首要还是找到合心意的书籍,但有时我们的阅读偏向以功能为主。如果要在阅读上找到乐趣,还是得放下功能导向的想法,挑选有兴趣的话题来阅读。

二、要字大
有时打开书本,如果里面的字密密麻麻,实在容易令人却步,即使买了回家也不会经常有兴趣看。因此,如果选书时能够留意字的大小,不要让自己怀有太大心理压力,也较容易开始品尝内容。

三、书与手掌
阅读很多时受外在环境影响,书籍的大小、厚度亦是值得考虑的因素。如果面积太大和不便携带的书籍,可能大大减少拿起书来翻看的意欲;若是拿在手上有舒适感觉,相信是较有利阅读的条件。

四、不必多
身在书海中,每本书也在花枝招展,很容易便会买得多了。笔者曾听说有人一口气买下数本,但到书展再临时,连一本也未完成。其实,书不必多买,反正不是街市买菜;目标定在「轻轻松松读一本」就好了。

五、价格即决心
有些人会害怕未能完成书本而不买,但是付出一点金钱确实有鼓励作用。因此笔者建议,入场人士最好心里设一个小数额(例如:$100内),买一本书开始阅读。说到底,千里之行,始于足下嘛﹗

几个小贴士,希望能够成为大家进入宝山的踏脚石,也帮助大家拿一点宝石、珍珠回家,更重要是能够赏玩,体验乐趣。

更多与「证主」相关的书展资讯,可以在这里看到

谁是我的小乌鸦?

918566_89513621〈谁是我的小乌鸦?〉
吴李金丽

6月5日证主来电说《静,打碎内心的》由于离筹款目标尚欠$44,000,故未能「开机」印刷。他们随即修订:为配合「香港书展」的销售及推广,建议下一个筹款里程为 6月15日,若达标则可赶及香港书展现场销售,否则,取消订下的销售及推广活动。若延后,下一个筹款里程为7月15日,以配合8月各项书展活动。

听吧,静静祷告,默默等候,无言于主前。
良久,出现神命以利亚先知藏在基立溪旁,喝那里的水,又吩咐乌鸦供养他。(列王纪上17章)

我看见一支强大的物流队,黑压压一片,乌鸦不知从那里得肉和饼,早晚按时给他叨来。

溪水干涸后,神又命他到撒勒法一个寡妇家,由她供养。然而,妇人只有一把面和一点油,连自己都养活不了。她听从把仅存的粮给先知作饼。结果面和油从不缺少,直至神降雨大地。后来,她的儿子死了,蒙神复活他。

感动、激动、触动、欣喜、震撼,尽化为眼泪,洗涤焦虑疑惑、忐忑不安。
腿色、沉闷、抑压的信心,宛如春雨滋润下的花瓣,层层开放。
神啊,一切在你掌控中,你是大能的神。

我感到平安,得到鼓励。
这10天,我向两个应邀讲道的教会及香港浸信会神学院学生,分享出版的需要,寻找上帝的小乌鸦,寻找得福的人。感谢神,有弟兄姊妹索取奉献表格。

6月16日晚,我教书,小息时,向同学呼吁:「谁是我的小乌鸦?」。有一同学奉献了$500,有一同学说她可以包底,问我尚欠多少。我即时联络证主同工,他也不知道。最后,那同学说奉献6万元,不用问了。6万是出版的全部经费。

感谢神,祂以大能证明自己是信实的,祂向世人展示,祂要作的事,没人可难阻,祂掌管一切。在过程中,祂磨练我的信心,寻找愿意任祂差遣的人,寻找渴慕得福的人。祂向世人宣告,祂是神,值得我们至死跟从。

是神启动出版的意念,今天祂成全。(参腓1:6)

孩子没有选择?

76877_8199四年前,我们一家四口告别了四年快乐的游学生活,经大陆、香港,终于落脚于泰国南部的一个小城。在机场候机时,女儿望着包围我们的近十件行李箱,自豪而又迷惘地说:「妈妈,我们一家就是我们四个人加上这些行李箱。」

是的,我们没有固定的房产,曾经拥有过一间居屋,但为了到美国进修宣教学,卖了。往后的这八年,为了学习、为了开扩眼界、为了帮助孩子打好中英文的语言基础、为了宣教,我家往返迁徙不下七八次。每每安顿下来,添置的都是廉价二手家俱;起程时,能拿走的不过是几箱行李。

女儿今年十三岁,儿子十一,算起来,他们就读过的正规学校已经超过了十间!就读时间由一个月到三年不等。

跟我们一样九十年代初大学毕业的同辈,大部份都是中产家庭,极度重视儿女教育,自小就把孩子送进名校,倾尽所能培育各种才能,保证生活的各个层面都能配合孩子的学习。他们对我们这样颠簸漂流、不断适应新环境、甚至把两个IQ极高的小孩带到教育落后的地方上学,感到不可思议。

有人说,孩子不像别家的孩子生活富裕,会自卑。
有人说,孩子频换环境,会没有安全感。
有人说,这么聪明的孩子,没有完备的学习环境满足他们,是浪费资质!
有人说,你们这是毁了孩子的前途!

我们知道,我们都知道:孩子成长的条件的确受到了限制。但是我们不相信,不相信这些似乎合理的推论,也绝对不愿我们的宝贝落入这种「命运」。

有人说,宣教不是孩子的选择,你们是在勉强他们!

没错,为了回应上帝的呼召,我们选择拖着孩子跑,而孩子是被动地跟着父母跑。不过,我们相信孩子还有绝对的自由选择不卑不亢、健康地成长,还有绝对的自由选择追求知识、发展潜能,我们只要在有限的资源里为孩子创造机会,剩下的就交托给从不失信的上帝!

作者:
韩昱,毕业于香港中文大学中文系,中文教师。1996-2000于泰国北部乡村宣教,与夫李伟良(《还我教会》作者)合著《在大地画窗》,记录宣教生活点滴,荣获2000年基督教汤清文艺奖推荐奖。现为香港中国信徒布道会双职宣教士,一家四口在泰国南部宣教。

原来神很渺小!

1409595_99556189近期接二连三的新闻,都令人怀疑「事情有没有这么简单?」无论是客机失踪、邮轮沉没、铁路工程延误等,我们都想知道背后所隐藏的真正原因。为何我们想知道真相呢?对于那些与我们相离十万八千里的事件,我们知道了真相又如何呢?

想知道真相的原因或者也不能排除纯綷想知,说白一点,就是想「八」一下!但我也相信大部份人「想知道」的理由,是希望真相大白,公义得到彰显!即或事情与自己无关,但能看到真相,就对「这个世界还有公义」抱有希望,若能看到「善有善报,恶有恶报」时,心里更会泛起一种莫名的喜悦,相信这就是骨子里的「正义感」吧!

但是,知道真相是否必定能彰显公义呢?

曾有领袖犯罪,痛心流泪,悔改认罪,大会表示既然如此,犯罪者亦愿接受教会纪律,会众应伸出接纳之手,对罪完全恨恶,对人完全接纳,会众一致认同。只是事情并非如此简单,真相是领袖不单犯教会纪律,更是触犯法律!然而,领袖只要向神认罪便足够,不用到警署自首。这有甚么公义呢?

先不论教会是否应该劝该领袖自首,从另一个角度看:为何领袖有勇气向至高至大的神俯首低头、披麻蒙灰地认罪,却没有胆量到神所创造的人面前自首?能承受神的公义审判,却接受不了地上的公义吗?

或者,信仰上神的地位当然是很崇高的,但现实是,神看不见,而自首有可能要面对法律的制裁,罚钱事小,万一要坐监可就不得了!教会家丑,教会内知就算罢,万一上了法庭,就必定公诸于世!

这会否反映了我们内心正在说:神的审判比不上地上的制裁?

流失的生命

902483_53317171每次看到电视报导发现弃婴尸体的新闻,都不禁令人心里有一种愀痛。今早在网上新闻看到昨日也有一宗,怎能不叫人惋惜和难过?除了难过,也提醒思我们反省现代都市生活,是否已流失给下一代、对于生命价值的教导。

「弃婴」可能反映了性教育不足问题,很多人立即就会联想到年轻男女行为不检点。但是同时,这也显示了我们对于生命价值教育的轻忽。「神就照着自己的形像造人,乃是照着他的形像造男造女。」(创世记一27)人的生命之所以珍贵,正因为按著神的形象受造。我们能够想像具有神形像的生命,长眠于冰冷的塑胶袋那个瞬间吗?

现代家长大都精于为孩子铺设前程,早早为他们准备各种课堂、兴趣班、物质供应,但有多少人关心孩子的价值观塑造?需知道,技能知识可以日后再学、物质又转瞬即逝,而偏偏影响、决定和指导孩子一生为人的价值观,非得从家庭学习不可。

不少书籍都提出,孩子的身心正被世界、视而不见的价值观塑造;只靠上学、教会短短数小时,无法与铺天盖地的扭曲价值观抗衡。唯有当父母透过生活、共处和倾谈,把生命价值深深栽植于孩子心间,他们日后才会懂得尊重生命,每个决定前把「生命」纳入考量。

新闻转眼成旧闻,淹没在时间里,但影响下一代的文化洪流仍日日夜夜暗里滚动。我们能好好教导今天的孩子认识和尊重生命,或者同时意味能让未来的孩子,安睡于温暖的被窝里。

喧宾夺主

1434305_26258003笔者在教会圈子常见的陋习之一,正是「喧宾夺主」的怪现象。笔者于新春期间参与了某区的培灵会,邀请了某间神学院院长作讲员。培灵会,顾名思义,就是注重圣道的宣讲,来培育信徒的灵性。可惜的是,讲员尚未讲道之先,已有了约一个小时的不同节目安排。

这正是基督教聚会又长又冗的陋习,主办者常要节目多姿多采,美不胜收,结果带来的是「喧宾夺主」,次要的反使首要的失掉了原有的价值。当讲员讲完道之后,出现的情况便是与会者不等唱回应诗,便要提早离场了,因为聚会时间已接近十时正了。

另一「喧宾夺主」现象,便是收集奉献,竟有教牧呼吁信徒要用银行授权每月自动转账方式,来支持地区联合事工。笔者感到有关做法,又是「喧宾夺主」;地方堂会也不一定要求会众如此做,为何有关组织因本身财赤而作出如此要求?

每项事工有其位置,每项节目有其限制;倘若教会领袖思考事物,只以本位为首,不尝试以常识作判断,只会弄巧反拙,美事成为丑事。再以堂会或机构的晚宴为例,有些作得恰当的,使主客尽欢的,就是节目精简,让宾客有机会席上交谈,或友好们与主家拍照留念等;有些作得失当的,表演节目一大堆,宾客尚未吃完便要提早离席了。

「喧宾夺主」提醒我们无论是主办者或参与者,聚会有开始也有结束,在时限内我们在一起是「所为何事」?当我们以为把时间表塞满了项目,样样要有方为好,可能我们错失了最重要的事。研讨会或交流会,最重要的可能是台上台下互动交流的公开讨论时段;倘若主办者安排讲员过多,造成的局面就是失掉了这段宝贵的即场交流。

当教会领袖能戒除「喧宾夺主」,各人能恰如其分,各有其位置,这方为美好的配搭。笔者在堂主任训练、退修会或其它团队培训,经验过不同角色,或作主持、或主讲、或回应等,不要「喧宾夺主」,方能让主在其中彰显其荣﹗

[本文转载自「香港教会网页」,作者是胡志伟牧师,香港教会更新运动总干事。]

「世界阅读日」——趣味悠闲

world read day 3都市生活逼人,有时连停下步伐的机会也欠缺;媒体鼓吹的各种娱乐消遣,往往令人更感疲累和空虚。为甚么不试试阅读?你或者能够从文字里得益,又或者阅读一个动人的故事,已经足够令心灵再次获得动力。

在「世界阅读日」,我们响应这个活动,预备了一点阅读材料,希望帮助读者感受个中的乐趣。这可能是一趟轻松有趣的旅程,准备好了吗?

马上开始

受苦节默想(七):吊诡的基督徒人生

OLYMPUS DIGITAL CAMERA「基督徒人生」令我们想像的,往往是快乐,被上帝的爱充满,这些不没有错。但是,欠缺了受苦去平衡,我们的人生会否变得只识喜乐,不知疾苦?基督徒的生命不单应该有苦有乐,还应建立对苦乐的正雅观念。

受难节将到,让我们一起阅读费兰度牧师(Ajith Fernando)的教导,也思考学效耶稣在地上受苦的人生——

基督教信仰有许多吊诡之处,这本书向你展示了其中之一。圣经曾应许神会看顾忠心的信徒,供应他们一切所需。耶稣说:「你们要先求他的国和他的义,这些东西〔地上所需用的﹞都要加给你们了。」(太六33)保罗说:「我的神必照他荣耀的丰富,在基督耶稣里,使你们一切所需用的都充足。」(腓四19)大卫说:「我从前年幼,现在年老,却未见过义人被弃,也未见过他的后裔讨饭。」(诗三十七25)

然而我们知道,耶稣也说过跟随祂的人要受苦。保罗说神会供应我们一切所需,但这些话是他在狱中所写的。这种吊诡,可见于耶稣论到门徒受苦的三段经文。

同样地,保罗在狱中写信给腓立比信徒,说:「弟兄们,我愿意你们知道,我所遭遇的事更是叫福音兴旺」(腓一12),所以,他可以对他们说:「你们要靠主常常喜乐。我再说,你们要喜乐」(腓四4),又确认他们向神祈求后,「神所赐出人意外的平安,必在基督耶稣里,保守你们的心怀意念。」(腓四7)在同一封书信里,保罗说认识基督是至宝,即使失去世人视为宝贵的一切东西也没关系:「不但如此,我也将万事当作有损的,因我以认识我主基督耶稣为至宝。我为他已经丢弃万事,看作粪土,为要得着基督」(腓三8)。故此,对我们来说,受苦没有甚么大不了。

我深信这本书有助你确立(或巩固)一种人生观,拒绝视苦难为重大事件。我们借着基督与神建立爱的关系,这才是重大的事。假如受苦使我们更靠近耶稣、事奉更有果效,那么我们就要像保罗一样,存喜乐的心迎接苦难。

我愿以保罗给其属灵儿子提摩太的赠言,作为这本书的结语,与你互勉:「你要和我同受苦难,好像基督耶稣的精兵。」(提后二3)

(以上节录自《迎向甘苦的服侍》第192-196页)